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哪些人易患大肠癌如何预防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39.html/May11.0001Supreme

大肠癌(结直肠癌的总称)已是我国危害健康的主要癌症。

今年2月发布的《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表明,结直肠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上升到恶性肿瘤第四位,仅次于肺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该报告数据来源全国个癌症登记处(年),覆盖人口约3.8亿。

更糟糕的是,该报告数据还证明了结直肠癌有年轻化趋势:15到44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为8%,仅仅比45到59岁年龄组的11%低3%。

这与经济发展带来的饮食习惯改变有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众肉食摄入频率不断提高,推高了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数据表明,近20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日本的情况也可以印证这个观点。据日本癌症协会统计,在战后经济复苏的-年,大肠癌的死亡率大约增加2倍,远高于其它癌症,如肺癌仅上升60%。

本文将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哪些人容易患大肠癌;

如何发现早期大肠癌;

生活中如何注意饮食和养生预防大肠癌。

这三种人群,容易被大肠癌找上门

一是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人群。在大肠癌的致病因素中,饮食习惯的影响甚至比遗传要高,饮食中的脂肪含量高低与大肠癌患病率明显相关。

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分泌,而胆汁酸会对肠粘膜有刺激作用。正常情况下,这种刺激作用不会造成损害,但长期高脂肪饮食,则容易增加胆汁酸在结肠中的浓度,打破肠道菌群平衡,成为大肠癌的风险因素。如果在摄入高脂肪饮食同时,还缺少高纤维食物稀释,这种风险会累积得更快。

此外,有高脂肪饮食习惯的人,往往离不开含有微量致癌物的油炸、煎烤、腌制等食品。比如食物在油炸过焦后,容易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食物在烧烤时,除了会破坏蛋白质营养,还容易在高温下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大量致癌物质;腌制食品中常含有二甲基亚硝酸盐,摄入到体内后,可转化为致癌的二甲基亚硝酸胺。

二是有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YTH-相关性息肉病(MAP)等肠道家族遗传病人群。

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由错配修复基因(MMR)种系突变引起,包括MLH1、MSH2、MSH6、PMS2、EPCAN五个基因的遗传缺陷。该疾病在大约40岁左右发病,从腺瘤发展到腺癌只需2到3年,比普通腺瘤疾病的8~10年致癌发病急。而且,具有这种遗传病的人群,患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肝内胆管癌等癌症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由APC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在肠道内种成百上千的息肉,引发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带来贫血、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该病的发病时间早(12、13岁),经历约10年左右发展,患者的大肠已经是息肉的游乐场了,到40岁前基本都会发生癌变。

MUYTH-相关性息肉病(MAP)也是一种遗传性息肉病。MAP患者的息肉形成时间比FAP患者要晚,平均形成时间在50岁左右,普通患者通常有10个以上息肉,但严重的也可能达到几百个。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兄弟姐妹有约25%几率患上MAP,但MAP患者的孩子患上该疾病的概率较小(除非孩子的父母都有MAP)。

三是大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这与饮食习惯、土壤结构和生物环境等都有关系。

首先还是吃的问题。广州医院胃肠外科刘海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华南地区肠癌高发与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习惯有关。以广东为例,虽然他们吃得比内地很多地区清淡,但类型很精细,在白切鸡、白灼生肠、陈醋凤爪等看起来清淡的菜式中,其实存在大量胆固醇、脂肪。

其次是土壤中缺硒元素。有研究表明,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硒防癌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可以抑制和分解致癌物,比如既可以抑制苯丙蓖在人体内生成的致癌中间产物,还可以把这种产物分解。其次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清除自由基,消除自由基对细胞的攻击,减少癌变几率。美国亚天圣那大学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例癌症患者进行13年对照试验发现,每日补硒ug,肠癌下降58%。

最后是血吸虫病高发地区。血吸虫的虫卵进入人体后,会附着在大肠黏膜上,并不断刺激和破坏黏膜,造成局部糜烂、溃疡和慢性炎症等病变。经过积年累月的破坏,这些小的病变,就可能演变成肉芽肿、纤维化、炎性息肉及腺瘤状增生等,最终压垮免疫防线,形成癌变。

两种方式,发现早期大肠癌

大肠癌非常善于伪装,甚至早期的大肠癌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而且,即使出现了症状,也可能与痔疮混淆。所以,大肠癌一旦发现,往往都是中晚期。晚期大肠癌的5年生产率不足40%,而早期可达到95%以上。早发现,早治疗,更容易保肛且保命。

早期筛查非常重要。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早期大肠癌诊断率长期低于10%,死亡率较高。据美国癌症年报数据,在0-年间,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使用肠镜的比例翻了3倍(从0年21%上升到年60%),大肠癌治愈率95%以上。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早期筛查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哪些人需要大肠癌早筛。一是高龄人群。癌症的发病与年龄非常相关,普通人50岁左右,就应该每年筛查大肠癌。二是有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习惯的人群。三是家里有亲属有大肠遗传病的人群。四是大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五是具有便血、粘液便血、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的人群。

早期症状可作初步判断。这里先说明,早期症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如有相关症状需及时筛查。大肠癌最早的症状是腹泻或顽固性便秘。在肿瘤逐渐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肠梗阻,引起腹部疼痛。到了中晚期,多数直肠癌患者会形成直肠或腹部肿块,可通过指检发现。此外,贫血、低烧、乏力、水肿和突然消瘦等全身症状也有可能由大肠癌引起。

需要注意的是,大肠癌和痔疮的症状很容易混淆。有的大肠癌患者发现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干脆就自己买点药吃,也不做检查,拖延了治疗。这两种疾病的症状,还是有细微区别。痔疮出血往往颜色鲜艳,但大肠癌出血较暗。此外,大肠癌会改变大便次数或性状,但痔疮一般不会。对于普通人来说,从这些细节判断疾病很难,医院检查。

生活调养,防患于未然

先说结论:饮食习惯是大肠癌的重要因素,长期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吃哪些食物可以预防大肠癌。从阻断致癌物质的角度看,含有叶绿素(如*豆芽)、大蒜素(如大蒜)的食物、可分解亚硝酸胺,预防多种癌症。从刺激肠道蠕动和增加排便次数的角度看,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如白菜、萝卜、芹菜、韭菜等),可加速排便,带走致癌及有*物质,降低癌症风险。从保护肠道的角度看,如果肠道有不适症状,应适度吃些稀饮的饮食。

医院团队的一项研究还表明饮食中的镁和叶酸可以帮助预防大肠癌。

根据研究数据:被试的镁摄入量大于mg/天时,结肠癌风险下降13%-22%。我在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中找到了干果镁含量数据:榛子(炒)mg/g,西瓜子(炒)mg/g,白瓜子mg/g,杏仁mg/g,葵花子(炒)mg/g,花生仁(炒)mg/g。同时提醒大家,坚果不可多吃,成人一小把就够了,可以换着吃。

此外,深色蔬菜的镁含量也非常高,如鲜芹菜叶(58mg/g)、鲜茴香(46mg/g)等。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每天蔬菜摄入量在g~g。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醋会加剧镁的流失,不可多加。

叶酸对大肠癌也较好的预防作用。医院团队的研究数据还表明,叶酸摄入量和大肠癌风险降低12%-15%相关。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常见高叶酸食物如下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长期大鱼大肉会增加肠道负担,但脂肪、蛋白质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需要合理平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