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术前、术后病理。既然术前、术后病理用处如此之大,为何还需要术中病理,是否可以代替术中病理呢?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术中病理。
病理阅片和书写报告
术中病理就是我们常说的术中冰冻,是指在低温的条件下,将组织在很短时间内冷冻到一定的硬度,之后进行切片,供显微镜下病理检查。术中冰冻多用于检查肿瘤组织,肿瘤切缘,区域淋巴结等,对手术前诊断不清、未能做活检的病变做出病理诊断,或是确定手术范围是否足够,比如,肿瘤组织是否存在,肿瘤组织的边界,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癌等,临床医生根据术中冰冻结果决定手术方案。
寻找和切除腋窝前哨淋巴结并送术中冰冻
术中冰冻不同于石蜡病理,石蜡病理需要有完整的流程,花费时间长,制片后可以长期保存,反复利用标本。术中冰冻制片时间短,快速得出诊断结果,制片对组织影响小,可以较好的保存脂类成分,后续仍可进行石蜡病理,但是制片后只能短期保存。
切取下蓝染的腋窝前哨淋巴结
术中冰冻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医疗风险以及低效益回报的项目。如果没有术中冰冻,乳腺癌保乳、保腋手术可能无法开展,因为保乳的手术需要确认乳腺癌切除后周边没有癌组织残留,保腋的手术需要确认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这是术前病理无法提前确认的,而术后病理诊断时间长达数日,要想等待术后病理结果只能是准备第二次手术。
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
乳腺、甲状腺手术高度依赖术中冰冻诊断。肿瘤切下后只需要花半小时左右等待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就可以知道肿瘤良恶性,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手术。如果需要进一步手术可省去重新麻醉,这不仅节省麻醉时间、麻醉费用、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和多次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还减少了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往往源于医疗的不确定性。
疤痕形成在表面,炎症和肉芽肿在内部
对于极个别的术中冰冻不能明确肿瘤性质的,要等到术后病理出来才知道是恶性。术中冰冻不能确诊的病理往往是比较疑难的,出报告时间相对是比较长的。根据伤口愈合的生理过程,术后一两周处于炎症反应期和组织增生和肉芽肿形成期。这段期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新生血管、肉芽组织,伤口逐渐收缩,形成疤痕。进一步手术可能无法精准定位原有手术位置和范围,医生不得不在病灶彻底切除和保留足够的乳房组织避免影响外观上寻找平衡,导致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可能致使原本能够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因此失去保乳的机会。
乳腺癌的镜下表现
术中冰冻对患者的帮助这么大,是否适合大力推广呢?答案是否定的。术中冰冻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及时快速,但是难以达到术后石蜡病理的诊断准确性。首先,术中冰冻通常只能选取1~2块肉眼判断有疑问的组织进行切片观察,送检标本数量相对局限,不能充分反应病变全貌和本质,现实中还存在着大量多发病灶、微小病灶、并存病变、特殊病变等。其次,术中冰冻减少大量组织处理和制片程序,组织切片质量差,图像不清楚,多种因素比如新鲜标本水分对细胞形态存在影响,诊断准确率相对降低。第三,术中冰冻要求病理医生要有长期经验,知识全面,对可疑之处把握到位,在紧张的情绪和环境中保持冷静和清醒的思维。要求病理医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对病理医生是巨大的考验,短时间内难免有思考欠周全地方,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第四,术中诊断没有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等辅助手段,部分病变仅凭图像并不能明确诊断;第五,临床中存在着一些不适合术中冰冻病理的病变,和无法靠术中冰冻病理明确诊断的疾病。
病理医生在一起读片和讨论
术中冰冻其实是外科医生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病理医生进行的一次紧急会诊。术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是术前预计之外的,也可能是术前经过各种检查仍难以准确把握的难点。在紧急情形下采取术中冰冻,从某种意义上是增加了一次术前获得诊断的机会,但并不代表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结论性诊断。因此,术中冰冻不能代替术后石蜡病理。术后石蜡病理是经过全面取材及一系列鉴别诊断工作,可补充术中冰冻诊断的缺陷或更正术中冰冻诊断的错误,并提供临床需要的更全面的信息。
医生相互配合做手术,共同努力为患者
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外科医生正是在充分了解术前、术中、术后病理的基础上,才能趋利避害,为患者作出最合适的选择。病理医生在手术中虽没有直接“执刀”参与,但他们科学而有效地诊断在患者手术治疗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住院治疗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外科手术作为主工程,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检验检查就是这个项目工程的各类图纸和助推器。一份好的病理结果,无疑是一台性能极佳的发动机,可以使外科手术更为顺利地“竣工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