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案丨花季少女盆腔脓肿,谁在作怪 [复制链接]

1#

作者:李娜金文婷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潘珏

一、病史简介

女性,13岁,广西人,学生,-07-30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反复腰骶部疼痛8月余

现病史:

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呈持续性,弯腰困难,无发热,未予重视,症状持续3-4周后自行好转。年4月中旬再次出现腰骶部疼痛,症状及性质同前,伴发热,Tmax39.6℃,发热时疼痛明显,不能耐受。-04-16医院,查:WBC7.98×/L,N44.4%,ESR48mm/H,CRP12.83mg/L。腰椎MRI报告:S1骨质破坏并周围囊性肿块,慢性骨感染并周围脓肿形成?肿瘤性病变?腰椎CT报告:S1椎体感染性病变并周围脓肿形成。-04-27医院行“全麻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脓液涂片找抗酸杆菌(+),术后病理示:纤维结缔组织内见炎细胞反应,组织挤压严重,六胺银、PAS及抗酸染色均阴性。医院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服药1周后出现轻度肝损,调整方案为利福喷丁+吡嗪酰胺。术后患者未再发热,腰痛明显好转。-05-24复查腰椎MRI示S1椎体前脓肿病灶较前缩小。-06-09术中脓液培养结果回报(04-27送检):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06-18予调整抗感染方案为:利福平+乙胺丁醇+头孢西丁(共10天),06-29调整方案为口服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07-28至我院就诊,门诊查T-SPOT.TBA/B0/0。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胃纳尚可,大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及个人史:年因车祸致颅脑外伤,CT示“少量脑出血”(具体不详),当时未做腰穿及其他有创操作,医院保守治疗后痊愈。无针灸史。

二、入院检查(-07-30)

体格检查

T36.8℃,P88次/分,R20次/分,BP/58mmHg查体: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或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脊柱无明显畸形,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6.21×/L,N43.4%,L43.6%,Hbg/L,PLT×/L。尿常规:蛋白±,隐血±。粪常规+隐血:阴性。炎症标志物:hsCRP1mg/L,ESR21mm/H,PCT0.02ng/mL。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功能均正常范围。免疫球蛋白+补体全套:均正常。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自身抗体:均阴性。肿瘤标志物:NSE20.0ng/mL,胃泌素释放肽前体68.1pg/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甲状腺功能:TSH6.uIU/mL,T3、T4、FT3、FT4正常。细胞因子:IL-1β18.8pg/mL,余细胞因子均在正常范围。细胞免疫功能正常:CD4/CD81.2,CDcells/uL。辅助检查

心电图:正常。心超:正常。胸部CT:正常。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青少年女性,反复腰骶部痛8月余,病程中有发热,CRP及ESR轻度升高,PCT正常,影像学示腰骶椎骨感染性病变并周围脓肿形成,外院骨ECT检查示多部位骨代谢活跃;术中标本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后培养结果证实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肺外结核中,骨结核尤其是椎体结核相对多见。本患者病变部位为腰骶椎体及周围组织,表现为骨质破坏、冷脓肿形成,术中脓液标本找抗酸杆菌阳性,可符合骨结核感染的表现。但外院结核培养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虽然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后胶体金检测MPB64抗原存在假阴性可能,但我院查T-SPOT.TB阴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证据不足。有条件应再获取病灶部位的标本(脓液、周围软组织、甚至骨组织)送检病理、涂片找抗酸杆菌、微生物培养、XpertMTB/RIF、病原宏基因二代测序(met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mNGS)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患者T-SPOT.TB阴性,外院手术获取标本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培养结果为NTM,似乎诊断明确。但此部位的NTM感染较罕见,且患者并无免疫抑制基础,无播散性感染证据。应完善细胞免疫功能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有条件应再获取病灶部位标本反复进行微生物培养,并完善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其他病原体:青少年女性出现腰骶椎体及周围组织感染、盆腔脓肿,需考虑常见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但本患者为慢性病程,且起病前并无局部外伤、手术、穿刺史,亦无脓毒血症的表现,外院术中脓液也未培养出普通细菌,因此上述病原体引起的血源性播散、或有创操作导致的外源性感染可能性不大。此外,影像学未见病灶累及子宫及附件,暂不考虑考虑妇科疾病导致可能。外院术中见肠粘连,不除外肠道菌群易位导致感染的可能,但病程中并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可获取病灶部位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以明确或排除诊断。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08-03行腰椎、骶骨增强MRI:L5-S1椎间盘、L5及S1感染伴骶前冷脓肿形成(较-05-24外院片病灶范围扩大)。

08-04起予阿奇霉素0.25gqd+利福布汀0.3gqd+乙胺丁醇0.75gqd+阿米卡星0.4gqd抗NTM治疗。08-05多学科联合门诊(MDT)考虑:目前腰骶部感染经验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行手术治疗,但因脓肿位置较深,且与邻近脏器有粘连,手术风险较大(如出血、脓肿破裂、继发感染等),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获知情理解,拟行手术获取深部标本以助进一步诊治。08-09患者出现发热,Tmax39.4℃,08-10查:WBC2.8×/L,N56.4%。予停用利福布汀,遂转入骨科病房。08-11全麻下行前路L5-S1椎间隙及骶前脓肿病灶清除术,术中见L5/S1椎间隙前方前纵韧带下骶前脓肿,穿刺抽出约15mL稀薄米黄脓液,予切开脓肿壁约2cm探查,见脓腔向上通入L5、S1椎间隙及L5椎体,向下通入盆腔。予清除脓液、刮除脓肿壁脓苔,冲洗后放置引流。术后患者体温正常。08-11骶前脓液XpertMTB/RIF:阴性。

08-13骶前脓液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检测结果:脓肿分枝杆菌。

08-14转回感染病科,予调整针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抗感染方案:阿奇霉素0.25gqd+多西环素0.1gq12h+头孢美唑2gq8h+阿米卡星0.6gqd。08-15骶前脓液mNGS结果:检出脓肿分枝杆菌核酸序列,种严格序列数2条。

08-17患者体温升至38.3℃,诉伤口引流处及腰骶尾部疼痛,复查WBC9.77×/L,N68.5%;hsCRP16.3mg/L,ESR52mm/H。08-18复查盆腔增强MRI:L5-S2椎体及相应椎间隙、骶前及盆腔、右侧髂窝感染伴冷脓肿形成,较08-03片稍缩小。

08-19骶前脓液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回报:分枝杆菌属1+。

08-21手术病理结果回报:(L5-S1椎间隙及骶前脓肿)肉芽肿性病变伴坏死,部分区可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特殊染色未查见明确阳性病原体,结核不能完全除外。

08-25起加用利奈唑胺0.6gpoq12h抗感染。08-27复查炎症标志物降至正常。08-28出院,回当地继续抗感染方案为:阿奇霉素0.25gqd+多西环素0.1gq12h+利奈唑胺0.6gq12h(09-01起减量为0.6gqd)+阿米卡星0.6givgttqd。

出院后随访

09-04抗IFN-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回报:阴性。

09-16(骶前脓液)脓肿NTM菌株药敏结果回报。

第二次住院(.9.23-.10.13)

09-23第二次住院,查炎症标志物正常,WBC5.92×/L,N34.2%;ESR17mm/H,hsCRP0.3mg/L,PCT0.02ng/mL;肝肾功能无殊;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依据药敏结果予停利奈唑胺。09-24腰椎MRI平扫、盆腔增强MRI:L5-S1椎体及相应椎间隙、骶前及盆腔脓肿病灶(约30mm-40mm),较-08-18片病灶范围缩小。09-28起调整抗感染方案为:阿奇霉素0.25gqd+头孢美唑2gq8h+阿米卡星0.6gqd+替加环素50mgq12h抗感染治疗。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后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考虑不耐受,于09-29停用。10-11复测脓肿NTM药敏结果回报,与09-16基本相仿。继续抗感染方案:阿奇霉素0.25gqd+头孢美唑2gq8h+阿米卡星0.6gqd。期间随访炎症标志物正常、肝肾功能无殊。10-13出院,回医院继续治疗,因当地无头孢美唑,暂调整方案为阿奇霉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第三次住院(.12.10-)

12-10第三次住院,查WBC6.67×/L,N39.1%,ESR32mm/H,hsCRP0.3mg/L,PCT0.04ng/ml;肝肾功能无殊;细胞免疫功能正常。12-10腰椎平扫、盆腔增强MRI:L5-S1感染伴骶前脓肿综合治疗后改变(大小约28mm×15mm),较-09-24前片略改善。目前继续阿奇霉素0.25gqd+头孢美唑2gq8h+阿米卡星0.6gqd抗NTM治疗中……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终诊断

肺外NTM病(腰椎、骶椎、盆腔):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诊断依据

患者少女,以腰骶痛起病,病程中有发热,无盗汗、咳嗽、咳痰、体重减轻,炎症指标ESR、CRP轻度升高,T-SPOT.TB阴性。影像学显示:腰骶椎体感染及骶前、盆腔脓肿病灶。外院术中脓液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培养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我院再次清创术,术后病理示肉芽肿性病变伴坏死,术中的脓液送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脓液mNGS也检出脓肿分枝杆菌核酸序列,予以抗脓肿分枝杆菌治疗后,椎体及盆腔病灶逐渐吸收,故考虑由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外NTM病(累及腰椎、骶椎、盆腔)诊断明确。

六、经验与体会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肺部疾病,但仍有约10%的患者表现为肺外疾病,统称为肺外NTM病(ExtrapulmonaryNTMdisease),常见类型为NTM淋巴结病、NTM皮肤病、软组织和/或骨骼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表现为播散性NTM感染。肺外NTM病常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创伤或侵入性手术直接接种的方式感染。骨和骨髓NTM感染以海分枝杆菌和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多见,其次为脓肿、偶发、龟和堪萨斯分枝杆菌。本例患者病灶集中在腰骶椎,骶前及盆腔冷脓肿形成,肺部未见病灶,外院及我院手术标本均培养出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病原二代测序(mNGS)也检出脓肿分枝杆菌,结合我院手术病理为肉芽肿性病变伴坏死,肺外NTM病(累及腰椎、骶骨、盆腔)诊断明确。因为非专科医生对NTM病认识不足、有时病变部位难以取到病理标本、缺乏NTM相关细菌学等实验室诊断设备和技术等原因,往往延误NTM病的诊断,有时甚至长期误诊为结核病等。该患者外院第一次手术标本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经验性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后来得到培养结果提示NTM,但因NTM不同菌种之间药敏谱相差较大,且国内目前无法常规开展NTM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故经验性选择克拉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病灶仍持续进展。患者入我院时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较外院明显增大增多,内科治疗无效,是否外科手术治疗?此时病原学诊断更为重要,但病灶部位较深,且受骨骼及肠道的影响,介入超声的方式获取标本较困难,经多学科MDT讨论后考虑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较年轻,病灶位置深,囊壁薄,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根据情况仅进行了脓肿病灶清除及置管引流,但术中获取的标本为后续病原学诊断、获取药敏信息及病理诊断奠定了基础。脓肿NTM有3个亚种,脓肿亚种、bolletii亚种和马赛亚种,针对亚种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形成专家共识,专家对判断敏感或耐药的MIC阈值也尚未达成一致。具有可靠活性的口服药物为氯法齐明,其他可能有活性的口服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通常有体外活性的胃肠外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脓肿NTM的脓肿亚种和bolletii亚种含有可诱导的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尽管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大环内酯类有活性(如克拉霉素在初始体外药敏试验中可达%),但其在体内可能没有活性,应在含克拉霉素的培养基延时培养(如14d)前后,检测克拉霉素MIC值,以确定分离株是否含有活性erm基因。一项针对脓肿NTM分离株的研究指出,与阿奇霉素相比,克拉霉素诱导的erm表达水平更高,因此,阿奇霉素可能对脓肿NTM感染更有效。所以患者在入我院时,即将方案中的克拉霉素改为阿奇霉素,后期我们的药敏实验也证实该患者的脓肿NTM菌株确实诱导克拉霉素耐药。脓肿NTM在所有分枝杆菌中对利奈唑胺耐药率最高,敏感性仅为约23%,但因患者未满18周岁,暂不能予氟喹诺酮类治疗(且后期药敏也证实该患者的脓肿NTM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可选择药物不多,故在药敏结果出来前也予加用了利奈唑胺,后期药敏证实耐药后即停。大多数脓肿NTM对多西环素耐药,而替加环素普遍对脓肿亚种MIC值较低,但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尚不明,该患者虽替加环素敏感,但因不能耐受也不能使用。最终依据2次药敏结果制定了方案,患者的病灶逐步吸收,也证实了药敏对指导NTM治疗的重要性,但应注意的是有研究提示很多NTM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无关,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应了解药敏试验的局限性。参考文献

[1]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11):-.

[2]TortoliE,KohlTA,Brown-ElliottBA,etal.EmendeddescriptionofMycobacteriumabscessus,Mycobacteriumabscessussubsp.abscessusandMycobacteriumabscessussubsp.bolletiianddesignationofMycobacteriumabscessussubsp.massiliens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