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医保卡外借,这事可太常见了。
家里有人要买药,能用上医保卡的,可能就会顺便刷一下。
拿着别人的医保卡挂号看门诊、住院,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等到买保险时,很多人才发现,原来影响这么大。
之前就有很多用户留言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问题主要又三个:
医保卡外借到底要不要告知?
保险公司能查到我的医疗记录吗?
现在还想买保险,该如何补救?
解决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为什么医保卡外借对买保险影响那么大?
一、医保卡外借为何如此重要?大多数人身保险,投保前都有健康告知,其中会问到现在或曾经发生的疾病情况。
如果你不巧正好患过其中的疾病,就没办法直接购买,必须经过核保才行。
不管健康告知,还是核保,依据都是我们留下的医疗记录,比如体检记录、门诊挂号记录、住院记录等等、
而我们的医保卡又是这些记录的主要载体。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
医保卡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专用卡,它以个人身份证为识别码,储存记载着个人身份证号码、姓名、性别以及账户金的拨付、消费情况等详细资料信息。
注意,这里写的是“个人账户专用卡”,也就是说,不管是谁用你医保卡买的药、挂的号、住的院,都会默认是你这个持卡人买的药、挂的号、住的院。
Ps:现在很多地方都开放医保家庭账户,比如深圳,医保卡余额超过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后,卡里的钱就能帮其他人支付费用。这种就只是金钱上的关系,并不存在医疗记录的问题。
如果想要投保,就得先证明:我医保卡上的这个病不是我的病。
从患者的角度,确实感觉挺冤的,这明明不是我的病。
但从保险公司的角度,也挺无奈的,明明就有医记录,还涉及健康告知,如果开了口子,都说医疗记录不是自己的,健康告知就没有意义了。
二、医保卡外借要不要告知?我的建议是,要告知。
告知,属于事前规避。
最好的结果是正常承保,最坏的结果是被拒保,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会有个确定的答案,不用一直惦记。
不告知,就变成了事后补救。
最好的结果是,费尽周折,得到了理赔。比如这个案例:
案例号:()京02民终号
年,周某购买某大保司的重疾险,健康告知问询中:周某否认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年1月2日,周某因身体不适住院;
年4月11日,病理诊断为“角化物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胆固醇性肉芽肿形成。”
年4月18日,医院更正病历,确定诊断是“断胆脂瘤”。
随后,周某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但保险公司却拒赔了,理由是:周某曾经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等疾病,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调查发现,周某在-年间,曾多次拿医保卡去药店买药。
但周某辩解说:那段时间正好把医保卡借给了岳母大人,药也是帮老人买的,自己并未患过这些病。
双方最后闹到了法院,经历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理赔。
从最终结果来看,是好的,但时间拖得特别长,18年生病,一直到20年才尘埃落定,前后足足打了两年的官司。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费尽周折,却得不到理赔,最后还因为合同取消遭受损失,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也不少。
不管哪种结果,都十分被动的。本来重病住院,病人、家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还要和保险公司打着旷日持久、结果未知的官司,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三、如果不告知,保险公司能查到吗?不止一个用户问到这个问题:
但说实话,这个问题涉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既要看保险公司的调查能力,也要看保险公司的调查意愿,很难有确切的答案。
比如涉及理赔关键环节的专员,同一家公司肯定不止一个,有的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一眼就能看出猫腻;有的刚入行,还只会照章办事,洞察力可能没那么强;还有的工作不顺,对公司有怨言,调查做得马马虎虎,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即使同一家公司、同一个案例,不同人的调查结果都可能有出入,保险公司之外的人又怎么能提前预知答案呢?
再比如,两个不同的案件:
A:保额万,刚过等待期就出险;
B:保额10万,投保15年后才出险。
即使两者涉及同样的健康告知问题,保险公司调查力度肯定也完全不同。
一旦保险公司下决心要彻查,各种调查手段都招呼上,问题很难藏得住。
具体保险公司是怎么调查的,可以看看某知乎网友的分享:
所以,不要轻易质疑保险公司的调查能力,人家毕竟是吃这碗饭,手段方式肯定普通人要多。
总的来说,保险公司的调查能力是个黑箱。
不同保险公司调查能力不一样,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人员调查能力也不一样,不同案件,保险公司愿意投入的精力也不一样,
直接给大家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都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的建议还是,有问题,提前告知。
买保险本来是为了保险,现在因为这个事,还要提心吊胆,考虑保险公司会不会赔,就本末倒置了。
三、如果已经外借,该怎么办?最重要的是看留下了什么记录?以及这项记录是否涉及健康告知?
我国保险业实行的是有限告知,只有健康告知问到了,才需要回答,不问就不用回答。
那该如何查询自己的医保卡记录呢?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常用的方法:
1)打开支付宝,选择城市服务-绑定社保卡,查询医保卡消费明细。
2)登录当地的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