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健康报
“虽然平时大家都见不到我们,医院所做的工作,是为临床治疗提供最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医院病理科主任钟定荣有这样一个比喻,病理医生类似于法官,因为他们完成的病理报告不仅可以明确疾病的最终诊断,而且可以进一步准确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提示治疗方案是否需要改变。被称为“幕后法官”的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和护士一道为精准诊治保驾护航。
01
明辨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
一份诊断明确的病理报告,很多时候对患者来说是“救命的”。一位患者胸痛半年时间了,时常感到喘憋。CT检查发现她的肺部有多发结节,接诊医生怀疑其是肺癌转移或是肺播散性结核灶。“我们通过穿刺活检,发现病变中有很多坏死并出现闭塞性血管炎,病理诊断为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病。这样一来,使用激素治疗就行。患者很快好转出院了。”说起这一案例,钟定荣颇为欣慰。两年前,一位患者发现身上出现很多红斑,先是按皮肤病治疗了一年,情况却越来越严重。“我们进行皮肤病理活检,因为有淋巴结肿大,还取了骨髓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分子检测,发现这是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伴腹股沟淋巴结及骨髓累及。于是,血液科根据病理报告对患者按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两次后,皮肤红斑就没有了。再做骨髓穿刺检查,也没有发现肿瘤细胞。”钟定荣笑着说。还有一个疑难病例也令钟定荣印象深刻。该患者咽痛、咯血4个多月,医院做了CT检查,都被诊断为炎症性病变,但治疗很久并不见起色。“我们给他做了穿刺,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原位杂交等病理技术手段,给出病理诊断:肺原发性卡波西肉瘤。”钟定荣说。但令临床医生疑惑的是,这种肿瘤在艾滋病患者中常见,而这位患者的艾滋病病*抗体是阴性。钟定荣再跟临床医生讨论,怀疑是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所以没有出现艾滋病病*抗体,建议临床做艾滋病病*的DNA检测。结果一查,患者血液里艾滋病病*的拷贝数达到4万多。“这也是全球首例艾滋病抗体阴性的肺原发性卡波西肉瘤。遗憾的是,由于发现较晚,患者3个多月后离世了。”钟定荣对此深感惋惜。在肿瘤治疗领域,病理诊断是判断肿瘤的“金标准”,并贯穿于整个肿瘤治疗全部流程。手术前,要通过穿刺或活检的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手术中,要通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的良恶性,判断肿瘤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手术完成后,需要病理诊断明确肿瘤具体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分期,继而通过免疫组化表达、分子改变等手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此外,辅助治疗后,对于切下来的肿瘤组织,病理诊断能给出疗效评估,这对后续治疗方案是否需要改变非常关键。
02
病理诊断每一步都不能错
从接收病理组织标本,到最终形成病理诊断报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取材、脱水浸蜡、包埋、蜡块处理、切片、捞片、脱蜡、染色、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最后,根据制作出来的病理切片,病理医生再结合病史和病理图像完成病理诊断报告。一个合格的病理医生,应该有临床知识、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病理诊断是非常严谨的。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一个失误都不能被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