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比较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肠道息肉疾病的发病率会逐年升高。常见的大肠息肉有炎性和增生性息肉以及乳头状腺瘤以及腺瘤等,若想要治疗肠道息肉,必须先做好分类且针对性治疗。
各类肠道息肉是如何分类的?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为常见的,常见于远侧大肠,直径小于一厘米,外形是黏膜表面的小滴状突起且表面光滑、基底宽,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2、炎症性息肉
肠黏膜持续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易导致息肉样肉芽肿,一般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肠结核病,还有阿米巴痢疾和慢性血吸虫病也会导致炎症性息肉。此类息肉呈现多发性的且直径小于一厘米,随着病程延长,体积会慢慢增大,外形窄且长,远端不规则。
3、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常见于20~40岁的人身上,特别是男性,多发于下段直肠,多数是单发的,也有可能呈现多发且大小不一,直径约几毫米到3~4厘米,表面很光滑,或仅仅有表浅溃疡生成。组织学上表现是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只是局限于黏膜下层内,表面会覆盖正常的粘膜,不过周围淋巴细胞中没有核分裂象。淋巴息肉并不会发生癌变,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医院做复查。
4、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一般发生在10岁以下的男孩身上,外形呈现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比较光滑。9成以上的息肉生长在距离肛门25厘米的范围中,直径不超过一厘米且有蒂。做组织学检查时会发现分化好且大小不规则的腺体,也有的一部分会形成囊性扩张,有比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有的情况下表面会有溃疡生成。
5、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全结肠和直肠会有多发性的腺瘤,大部分腺瘤有蒂且乳头状比较少,息肉数会多达上千个,从黄豆大小一直到直径几厘米,呈现密集排列,组织结构跟一般腺瘤无异。
6、腺瘤
结肠腺瘤一般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按照组织学结构分为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还有混合型腺瘤。绒毛状腺瘤大部分单发,体积大,直径在一厘米以上,表面呈现暗红色且粗糙,质地软易碎,用手触摸时能活动,若触摸有硬结或固定,会有癌变的可能性,绒毛线状瘤一般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呈现椭圆形或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直径小于一厘米。混合型腺瘤包括以上两种,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比较高。
温馨提示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肠息肉必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摘除,不过还是根据息肉所在的部位、有没有蒂、大小和恶性病变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的人群需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