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4日,一位24岁的女性盛装走向刑场。
别人都叫她张露萍。
这一天,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
17岁那年,张露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情报工作。
她以过人的胆识、超常的机敏,潜入敌人戒备最森严、信息最重要的部门,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然而因为一次意外,她被敌人抓捕,对方大为震怒,用最残酷的手段来逼她吐出地下党的情报。
皮鞭、老虎凳、辣椒水……一次次毒打用刑,可张露萍始终不发一言。
从被捕到被杀害,他们整整逼问了她5年时间,可最后还是一无所得。
年7月的一天,关押张露萍的看守让她穿上最好的衣服,时间到了。
敏锐的张露萍知道,告别的时候到了。
她缓慢而郑重地给自己梳上最好看的发型。
“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眼圈红了又红,她知道,此去一别,再无相见的机会。
张露萍说:徐大姐,我们活得亮亮,死,也要死得堂堂,不是吗?我知道我要到什么地方去,我现在心里很坦然。
她到行李房取出皮箱,挑出最喜欢的连衣裙,带上红宝石戒指,甚至淡淡的涂了一层口红。
此去,是一条不归路,她要盛装出席,走完最后一程。
特务拿起枪,她对着敌人怒目而视:笨蛋!朝我的胸口开枪吧!
她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牺牲这一年,她仅24岁。事迹没有被广为流传,就像雪地上的脚印,很快被覆盖。甚至,还有人对她的身份抱有怀疑,认为最后的时刻,她是叛变了。
40多年后,她牺牲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此刻,众人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叫余家英。
身处黑暗,落入魔爪,可是她始终都不曾退后半步。
这个世界本没有光,是她用燃烧自己的方式照亮了这个世界。
他叫王孝和。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牺牲时,距他女儿出生,只剩20来天。
年,“申九惨案”爆发,大批工人被逮捕,百余名工人伤亡。
之前就有人劝他去避避风头,可是他选择留下。
抓到他后,敌人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极刑往他身上招呼,甚至采用电刑,这是对人体极限承受力的考验。
无数次,王孝和被折磨到昏迷,又被粗暴弄醒,再次施以酷刑。
他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连特务都毫无办法。
但,他没有放弃一切揭露黑暗的机会。
在法庭上,王孝和一次次掀开衣服,露出鲜血淋漓的伤口,控诉敌人的暴行。
他不肯透露地下党的行踪和机密,更不肯屈服于对方的淫威,敌人黔驴技穷,用莫须有的罪名,判了他死刑。
他用轻蔑的语气回应这个判决:从我被捕的第一天,就做好了这个准备。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同敌人斗争!
在狱中,他满怀悲壮地写下三封遗书,给父母,妻子和狱友。
他为无法侍奉年迈的父母而内疚,对不能陪伴妻儿而歉疚。
但他说,他心中更多的,是不后悔。
在留给狱友的遗书中,他写道:今天我的任务已告一段落,希望你们不断把革命进行到底,向着光明的道路前进!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年9月,天快要亮了,可他没有机会看到了。
要有多坚定的信仰,才会如此舍生取义?
要有多勇敢的心,才会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要有多坚信光明会来到,才会在黑暗中振臂疾呼?
张露萍和王孝和其实是一类人,他们都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牵挂的家人,会流泪会痛。
可在大义与小爱之间,在国家与小家之间,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
不是不留恋生命,只是比起跪着出卖信仰求生,他们宁可选择站着死。
他和她,正如张艺谋导演的新电影《悬崖之上》里,为光明而战的张宪臣们。
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是曾经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光明。
看完《悬崖之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上世纪30年代,4个在苏联接受过特训的共产党特工,接受代号为“乌特拉”的任务,秘密回国。从他们落地那一瞬,就已经一步步走进敌人的包围圈中。
如何顺利完成任务,这是一次严酷的考验。代价,是生命。
观影过程中,我始终揪着心。怕好人涉险,怕坏人作恶,更怕人性,怕队友叛变。
共产党特工所面临的凶险,几个细节就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人队伍里有两对革命伴侣。分头行动时,张宪臣把两对伴侣拆分。
小兰不解:为什么要把我和楚良分开?
张宪臣知道敌人有多凶残,一旦伴侣中有谁被抓住,他们会用最残忍的手段,逼另一个人叛变。
他不怀疑队员对革命的忠诚,可他不能不考虑人性。
即使是并肩作战的队友,依旧要留出后手,保证任务不被干扰。这是他的理性与果决。
要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要舍弃掉一些东西,包括儿女情长、感性。
张宪臣做得很完美。
发现接头的老冯是敌人伪装的,他毫不犹豫结果了老冯的性命。
小兰身陷险境,张宪臣迅速救援,救出小兰。
他是专业的特工。深知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完成任务,慈悲和手软是最不需要的特质。
可总有些东西是无法割舍的。
张宪臣和妻子王郁道别时,最后一句话是:活着的,去找孩子。
这不像告别,更像是遗言。
此番分别,凶多吉少。为了任务、大义牺牲,并无遗憾,可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那一双年幼的儿女,在这乱世中,不知是否安好?
当一个英雄有了牵挂,也就有了软肋。
整部电影最令人泪目的,是张宪臣马上就要逃脱敌人的追捕,却又重返危险之地。
他看到一个小乞丐,那是他的儿子。
儿子穿得臃肿破烂,被人嫌恶地驱赶。他捧着儿子的脸,手忙脚乱地把钱塞给他,但不敢说,面前的人,是他爸爸,因为这会暴露自己的身份。
敌人的脚步近了,张宪臣无处可逃了。
父子会面的温情一瞬,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严刑拷打,电击,打致幻剂……
即使浑身痉挛,甚至大小便失禁,一个体面人的尊严被践踏到了尘埃里。可敌人用尽一切撬开他嘴的招数,最后还是什么也问不出来。
电影中还有一幕,张宪臣决定牺牲自己,保住打入敌营的战友周乙。
他交代了遗言后,周乙问,还有吗?
他说没有。下了车之后,又跌跌撞撞地回来,说“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我的两个孩子”。
这样的片段,也成了戏里最戳人的地方。
我承认,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他们不是刀枪不入的钢铁战士,是丈夫,是父亲。
如果没有战争,孩子不会沦落到讨饭,一家人不至于散落各处。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有人与黑暗对抗。才需要有人在黑暗中引领光明的到来。
哪怕前面危险重重,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父子之情,影片中对战友情的刻画,同样令人动容。
楚良和王郁身份暴露,遭到围捕。
前有虎豹,后有追兵,两人都受伤了。只能逃一个,选谁?
楚良冲着王郁大吼:走啊!随即掏出枪为她掩护。
死亡的恐惧谁不害怕?可最紧要的关头,他将生的机会留给了王郁。
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他们心底有最柔软温情的部分,也有最坚毅不屈的灵魂。
此时,我才终于明白了张宪臣一开始和小兰的对话:
“不知道楚良哥现在怎么样?”
“你应该当他已经死了。”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他们就没想过活着回来。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电影最后,小兰问:我们能看到天亮吗?
对无数张宪臣来说,他们看不到了。可因为他们,今天的我们得以看到天亮之后的和平。
我们所处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曾浴血奋战的疆场。
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希冀和信念。
而我们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中国历史上,约有万烈士为国捐躯,用鲜血,用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尊严。
而有姓名记载的烈士,仅有万。
我记得陈树湘。湘江之战,他在率领部队完成掩护任务后,重伤被俘。
在敌人将他押送途中,他忍着剧痛,从伤口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我记得“八女投江”。在与敌人的对战中,她们主动吸引火力,使主力部队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却被敌人围困。
弹尽粮绝之际,她们誓死不降,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
我记得“冰雕连”,他们活活冻死在阵地上,零下几十度的情况下,有的战士脚上鞋都没有,但没有一人临阵脱逃。
我们更不该忘记,还有一千多万无名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后人的光明与和平,自己却长眠于黑暗。
前段时间,在中印冲突中,4位英雄为国献身。
其中一名英雄的母亲在得知自己的儿子牺牲后,问到:
“我没有什么要求,只想知道我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一句话,让14亿中国人瞬间泪奔了。
是的,我们都欠这位英雄的,也欠这位英雄母亲的。
正如那句令人泪目的高赞评论:
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
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不管是那一千多万名无名英雄,还是在中印冲突中牺牲的战士,他们是为你我而死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对于他们,一句感谢早已显得太过轻薄,唯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永恒的铭记。
敬你们满腔热血,却甘受苦寒。
敬你们芳华正好,却耐住孤寂。
敬你们挺身而出,舍命为国。
中国从来不缺少英雄。在危难之际,总有一群最勇敢的人,将我们保护得很好。
我想起《悬崖之上》里,那个任务的代号:乌特拉。
黎明的意思。
所有如张宪臣一样的英雄们,用血肉和生命,撕开了黑暗,迎来光明。
若这个世界没有光,他们便是唯一的光。
我要永远记住他们。
我该永远记住他们!
宠粉福利来啦!!!
为感谢回馈粉丝,小e妹特定制了一批“湖北e家庭限量笔记本”,作为奖品送出。获取方式:一个月内精选留言数超过30的粉丝,将获得限量笔记本噢(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