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大多数在出生10~12小时后开始排胎粪,约2~3天内排完。胎粪是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羊水组成,呈黑绿色或者黑色粘稠糊状。胎粪排尽后,粪便转为正常的黄色。如果胎粪排出不畅,可帮助按摩腹部,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
照顾新生儿,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如奶瓶、奶头、碗勺要专用,每次用完后需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喂乳前后要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宝宝喂服少量温开水。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喂食以后帮助清洁口腔,如果宝宝年龄太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患鹅口疮。加强宝宝的营养,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抗病能力。宝宝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时拆洗、晾晒,洗漱用具应和家人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要预防宝宝红屁屁!给宝宝及时更换尿布,及时清洗粪便,保持宝宝的臀部干燥,每次大便后要将臀部洗净擦干。切忌用碱性的皂类洗涤尿布,应用水、温和的脂类,或柔和的宝宝湿纸巾进行清洁。使用宝宝护臀霜给宝宝的臀部薄薄地涂抹一层,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尿布疹。尿布洗烫后在阳光下晒干再使用,选择合适的纸尿裤与纯棉尿布交替使用,既经济实用又助于宝宝的发育。在尿布疹严重时,可暂时不用尿布,让宝宝的臀部暴露在空气中,以保持皮肤干爽。
新生儿离开母体,医生剪断脐带进行结扎后,脐带的历史使命就结束了。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发黑,一般一周左右会自然脱落。在宝宝出生24个小时后,即可打开敷在脐部的消毒纱布,看看脐部是否感染,如果没有任何异常,新妈妈可用75%酒精棉球擦洗脐部,如果有点儿红,可用2%的碘酒消毒,然后用75%酒精脱碘,保持脐部的干燥。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一遍脐部,每次擦洗由内到外,避免外部皮肤上的细菌带到脐部。擦洗的动作要轻柔,每次要把分泌物血渍擦干净。脐带残端没有脱落前,尿布不要盖住宝宝脐部,避免粪便感染,发生脐炎。每次给宝宝洗澡时不要把脐部搞湿了,洗完澡后要擦洗消毒一次脐部。
脐带残端脱落后检查脐部是否异常,若宝宝的脐带正常脱落了,妈妈的护理工作还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脐血管要经过3~4周才能完全闭合。宝宝脐部脱落后,有的脐部会鼓起一个大包,内部充满气体,俗称“气肚脐”,护理这种情况是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哭时腹压增大,哭的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脐疝,新妈妈要细心护理宝宝,不要让宝宝总哭,“气肚脐”,几个月后就会自愈的。
如脐部出现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儿或红肿发热,这是脐炎。脐带脱落后,局部一直不干燥,认真看有一个绿豆大的凸起物,鲜红色、有渗液,擦时会出血,这是脐肉芽肿,上述的这两种病都应尽快就医。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很多准妈妈就给宝宝买好枕头了,打算给宝宝睡个好头形,但是新妈妈你可要注意了,新生儿暂时不用枕头。刚出生的宝宝脊柱平直,平躺时背后和后脑勺在同一个平面。如果枕枕头,颈部就被垫高了,颈、背部肌肉就不能自然松弛。侧卧时与身体也在同一平面,若枕枕头很容易使颈部弯曲,有时还会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长到三个月时,脊柱颈段开始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如果此时不用枕头,头位就有些偏低,不利于婴儿入睡和生长发育。宝宝三个月以后可以开始使用枕头高度以3~4厘米为宜,不要选用过硬的枕头或纤维枕头,可以选用小米或茶叶枕头等。
正常的新生儿面部除了有点胎脂外,肤色有一般白中带红。但是在出生几天内宝宝眼部和鼻尖突然变黄了,继而脸部全部染黄,这是怎么回事?新妈妈不要太着急,这是宝宝出黄疸啦。新生儿黄疸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少数是病理性黄疸。新妈妈如何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
生理性黄疸:①新生儿出生后2~5天,初期主要在面部、颈部、鼻尖略微有点儿黄,然后在躯干、白眼珠、手心脚心可以看到轻度发黄,但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好,爱吃奶,大、小便正常。②4~7天黄疸加重,皮肤、白眼珠、躯干、手心和脚心都会轻微发黄。④足月儿在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会延迟1~2周消退。③检查血清中胆红素偏高。⑤若停止喂养母乳,黄疸也不会消退。但若停止母乳改为配方奶,黄疸就会消退,则是母乳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①病理性黄疸是由疾病引起的,足月新生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早产儿48小时)内出现黄疸。②黄疸消退的时间超过正常时间,或者消退后又重复出现而且还加重了。③皮肤颜色比较重并波及全身。④妈医院诊治,病理性黄疸的血清中的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⑤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症,头颅血肿,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胆道畸形等疾病。
新生儿居住室内合适的温度:22~26℃,湿度: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