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下垂古称“睢目”,又名“上胞下垂”,重者称“睑废”。是上睑提举无力、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常见于西医学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外伤、动眼神经麻痹等疾病中。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先天、后天之分。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两虚;肌腠空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弛缓,以致胞睑松弛无力而下垂。
1.肝肾不足自幼上睑下垂,不能抬举,眼无力睁开,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小儿可伴有五迟、五软。舌淡、苔白,脉弱。
2.脾虚气弱起病缓慢,上睑提举无力,遮掩瞳仁,妨碍视瞻,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少华、眩晕、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症。舌淡、苔薄,脉弱。
3.风邪袭络上睑下垂,起病突然,重者目珠转动失灵,或外斜,或视一为二。伴眉额酸胀或其他肌肉麻痹症状。舌红、苔薄,脉弦。
1.基本治疗
治则: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风邪袭络者疏风通络、调和气血,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阴交
方义:攒竹、丝竹空和阳白穴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益肾、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
加减:先天不足加太溪、命门、肾俞益肾固本;脾虚气弱加足三里、脾俞健运脾胃、补气养血,另加督脉百会穴升提阳气;风邪袭络加合谷、风池宣通经络、疏风解表。
操作:攒竹、丝竹空、阳白既可相互透刺,又均可透刺鱼腰穴;风池穴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百会穴多用灸法。
2.其他疗法
⑴皮肤针:取患侧攒竹、眉冲、阳白、头临泣、目窗、目内眦-上眼睑-瞳子髎连线,轻度叩刺。隔日1次。
赵某,男,31岁。因中风(脑血栓形成)而遗留左眼脸下垂,遮盖瞳孔,眼睛无力睁开,眼睑麻木不仁,晨起轻,午后重。伴吞咽困难、食欲不振、周身乏力、眩晕。中、西药治疗不效,求治于针灸。查:左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灵,复视,面色少华,脉虚无力。证属脾虚失运、中气不足,以升阳益气为治法。取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鱼腰透丝竹空、太阳透瞳子髎,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针刺10次好转,20次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王立早,针刺治疗眼睑下垂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l;13(5):7)。
1.《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证,灸三阴交。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2.对先天性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