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大秦赋》正在热播中,大家对秦史中的大事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中其中各大人物微妙心境估计就很难猜测了,然而剧中的演绎却体现得非常细致。
也许在大家心中认为吕不韦是因为赵姬赵太后与嫪毐东窗事发而被秦始皇赶下*坛自杀的,难道这里面的出处就这么算简单吗?
从目前剧情中人物与事件的体现来看显然不简单,因此我们可以更为大胆地去推论,如果没有赵姬养男宠事件的发生,秦王赢*杀吕不韦也是必然的。
为什么呢?
自从吕不韦扶助赢*坐上秦王位之后,就有点得意忘形,他自以为自己打着为秦王统一六国的口号,把持着朝庭所有的大小事,根本不给赢*做主的机会。
在他看来,秦王年纪还小而且他自认为赢*是从小在他眼皮底下看着长大的,因此他认为他很了解赢*。
可是有一件事确实让人有些费解,那就是吕不韦为何要专门请姚贾培养赢*的弟弟成姣呢?这是监视成姣呢还是吕不韦心中另有打算呢?
从*治上来讲成蛟是秦赢宗室血脉,如果赢*死了,成蛟绝对是秦王位置的最大竞争者,那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吕不韦其实还有第二种打算呢?
也就是说当赢*明显不听话时,吕不韦极有可能废掉赢*而转为扶植成姣上位成为自己的傀儡。
但是作为商人出身的吕不韦还是很小心的,有很多事也在刻意地隐藏着,比如他与赵姬之间的事他就很小心,于是他找嫪毐代替自己与赵姬相好。
毕竟他不能把欺君的事做得太明显,况且这是有伤王族风化和道德的问题。
可是韦不韦心里另有所想,也另有所图,同时他似乎也很自信,两手打算让他心里开始有些飘,因此这种心理慢慢就会体现到行动上来。
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一意孤行,处理朝庭*事从不与赢*商量,因此连续在赢*不知情的情况下当着秦王和众臣面前替年少的秦王做了三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就是在水患被治理之后,吕不韦在秦王赢*不知情的情况下让蒙骜、麃公集结了兵力东出函谷收复失地,当秦王下命令时才知道这些已被吕不韦全都布控好了,顿时让他蒙逼了,心中极为不爽。
第二次决定是废除斩首记功之法,虽说这是为了大秦国长远之打算,是为了大秦国有充足的兵力和有人耕种,是件好事,但是你吕不韦为何不事先与小秦王商量呢?
这不是想骑在主公脖子上拉屎又是什么呢?美其名曰是为了秦王好,让秦王轻松,其实就是想独揽大权掌控朝庭,并且还想在群臣面前立功立威。
要知道功高不可盖主啊,这让秦王赢*又会怎么想呢?
第三次决定就更扫秦王颜面了,那就是蒙骜麃公收复失地立功回来以后,本是要论功行赏的,可是因为麃公手下斩首三万敌*有违吕不韦的改法而被削职还老回乡,这可是朝庭的上将*啊!
当然违背改法本应该要罚,但是这是立功而罚可不是件小事,这关乎到朝庭的人心所向,也关乎到朝庭的根基所在,更关乎到秦王颜面和尊严。
可是吕不韦做出这种惩罚麃公的决定并没有事先与秦王商量,当事情一发生,不但令全朝百官蒙逼,更是打得赢*一个措手不及,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那么秦王这一国之主的尊严还有吗?你这不是当着全朝文武百官打秦王的脸竖自己的威严吗?
因此可以肯定秦王当时杀吕不韦的心都有了,可秦王赢*又不能不忍,一方面自己年纪还小,根基不牢,另一方面还找不到吕不韦明显的错误,不能名正言顺地打压吕不韦。
所以赢*只能忍住心中的杀气,在默默地等待时机等待吕不韦犯错,因为嬴*很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这就是智者所为!
然而这一切,朝庭百官心里不明白吗?也许百官早就在猜测吕不韦的心里了,但由于赢*年纪太小,他们可能猜不透赢*心中真实的想法,又或者说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小打算,也许他们在畏惧吕不韦。
可是有一个人不一样,那就是李斯,他来秦的目的就是为仕途为出人头地的,他可是一个人喝足全家不饿的主,没什么顾虑。
其实他早就看出了秦王对吕不韦的不满,估计也猜出了秦王对吕不韦的杀心,但是李斯很聪明,他以进为退地在吕不韦面前委婉地指出了秦王有可能的心里。
但是吕不韦太过自信,根本不把秦王当回事,自认为自己最了解秦王,自认为自己吃定了秦王,当李斯听到吕不韦的回答,表面上虽没什么变化,其实心里窃喜不已,甚至还有些看不起吕不韦,认为他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从此他李斯也认定了秦王才是他追随的明主,因为只有秦王才有可能让他超越吕不韦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因此只要李斯与秦王一会,他必然会指出吕不韦的野心和秦王心中的顾虑,直击秦王心里的痛处从而进一步推波助澜扩大秦王与吕不韦之间的矛盾,也只有这样他才会得到秦王的重用。
可惜呀,可怜的吕不韦自以为是还没弄清自己的处境,他更没想到他已成为赢*称霸六国的头号劲敌,因此我可以肯定,既便没有赵姬与嫪毐事件,赢*也必定会想办法除掉吕不韦的!
以上只是我对影视剧《大秦赋》中剧情的一些浅薄理解,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一起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